小手拉小手  遠足去      19屆張韃子   2008/03/01 10:06

   

    遠足這檔事在我們那個年代是最被期待的活動之一,因為當天除了不必上課外,還能步出如牢籠般的校園,親炙校外自由空氣,對禁錮長久的心靈是一大解放,當然另外一項主因是,可以吃到十分豐盛可口的午餐,祭告飢餓多時的五臟廟。

 

    依稀記得是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吧,那當兒春雨乍歇,初夏暖陽鋪灑微風輕拂,隴田阡陌青秧隨風浪騰,奼紫嫣紅百花爭相怒放,蟲鳥鼓動群起啼聲鳴唱,譜出一曲春夏時分生命的樂章,最適出遊好時分。日前丁弟來學姐捎來一張民國52年的懷舊照片,註明照片是在遊陽明山時拍攝的,片中人物,除田老媽和我同學何少娟的姊姊何玉娟之外,其餘因年代久遠或未曾相處過,就沒啥印象了。就距離與風光來看,從北投仰攻陽明山,沿途的景致與對身心的鍛鍊,是挺適宜遠足的,印象中也曾前往過,只是更深刻的是到北投忠義行天宮的遠足,那單程個把小時的行程,對小學學齡的孩童既不會弄得精疲力竭,也不會有走得不痛快的感覺。

 

    遠足前一天,縱然是消息魯鈍者,也能從當晚伙房那兒滲透出的陣陣滷香,覺察出第二天將要有愉快的事情發生。出發前晚,許多人情緒亢奮輾轉反側難以入眠,比出征前戰士的心情還要煎熬,因為誰都知道那是盼了一年即將實現的日子。好容易破曉時分晨曦微露,絕多數人早就梳洗完畢,唏嗦整理內務,並且換上一個星期前就壓在被褥底下的平整校服,這時候還能沉得住氣還賴在床上未起的,多是高年級的學長,這使我想起小學四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本第七課《月夜》的課文:「一輪明月,從東方靜悄悄的、慢吞吞的升了上來。到了中天,那掩蔽著她的雲,也漸漸的散了,她要躲也無處躲,只有把光送到地面上來。大地承受著她的光,一片通明,變成了水晶世界,卻有些陰森森的寒氣。林中有隻小鳥忽地一覺醒來,看見白光照眼,就拉著喉嚨鼓著翅兒,高聲叫著,懶東西醒醒吧天亮了………。」課文裡老成持重的烏鴉訓誡年輕雀鳥,切莫心浮氣躁,勿將月光當日光,保持肅靜停止聒噪喧鬧繼續休息,以免影響他人睡眠。對照學長與學弟面對遠足這等大事的態度,真有極大相似處。

 

    出發前,全員集結在升旗台前籃球場上整理隊伍,住院生與在校搭伙的通學生,準照學校“熱食追送”規定,免除攜帶沉重軍需糧草,而大部份未在學校起伙的通學生就比較辛苦,必須右肩背午餐,左肩掛飲料,腰部裡還要搋著慈母給準備的愛心零嘴,所有家當捆扎一身,全程伴行。人數清點完畢,以班級為單位循序出發,路隊行進的方式與部隊行軍分沿道路兩側,一路魚貫前行不同,我們單靠馬路右側,且以二人比肩方式併行。

 

    北投位處於台北市外緣,早先歸屬陽明山管理局轄區,算是偏遠鄉下地方,路上機動車輛稀少,行走其間但見鄉間原野,多的是紅瓦矮牆田家農舍,遠天青山翠嶺平疇沃野,涓涓小溪穿流其間,磚瓦工廠裊裊輕煙迎風浮擺,田園裡點點白鷺翩飛起舞,天空中三兩蒼鷹悠然翱翔,村落間戴笠荷鋤辛勤耕作的田夫,樹蔭下仆臥斜躺,悠哉反芻青草的老牛,偶然間也會遇到搖首擺尾的老牛,拉著大車與我們擦肩而過,那叮咚牛鈴與車伕的吆喝聲,為寧靜鄉間挹注了一絲喧鬧。就這樣徜徉於田野風光,沉浸在生意盎然的大自然懷抱中,一路上小手拉小手,輕快的蹦走,嘴裡邊哼唱著楊琳琳老師教唱的兒歌,不覺地來到目的地。

 

    大約十點鐘左右,主辦老師宣佈活動範圍、安全管制規定、用餐集合及領取餐點的時間與地點後就放牛吃草了,因該是時代的因素吧,印象中不管遊哪個名勝古蹟,其實認真觀察體會的人不多,大夥兒只是把現地當成另一個校園遊戲場,將學校常玩的團體遊戲轉換至新的環境嬉戲罷了。貧窮的年代,孩子多貪嘴,通學同學家境較佳,腰間兒裡搋的零嘴取出來,不論MM巧克力、白雪公主(或將軍)泡泡糖、餅乾、巧果或是蜜餞,總能吸引若干小饞貓環繞周邊,不過優勢只能維持到中午時分,因為當我們的糧草送達時,那豐富的食材與濃郁的菜香,登時將形勢逆轉。

 

    說起午餐的菜色,至今還令人淌口涎哩!咱們午餐吃的是用八角、小茴香、桂皮、花椒、陳皮、草果、丁香、荳蔻等十數款中藥材,與冰糖、烏醋、米酒、大蔥、天椒、老薑掺和著精釀老醬混搭的滷料,浸泡燉煮數小時而成的滷味香乾、辛香牛肉、醬糖糟蛋,外加精白麵粉揉製而成的圓胖熱騰大饅頭。

 

    先說這滷味香乾,那浸在醬汁裡滿納芳馥湯料的豆乾,千燉萬煮盡收鍋內精華,兩指掐起不爛不破,一口咬下飽蘊滷香,外勁內嫩、覆舌潤喉、彈牙濺汁過癮已極;再說那上著烏紫醬色的辛香牛肉,筋腱分明、質地細緻、不柴不澀、緊實帶勁兒、辛香微辣、撫腸順胃,就著饅頭一口吞下,滋味感動能讓神仙下凡;而那顆通體碎殻,狀似茶葉蛋的醬糖糟蛋,才真是這輩子印在心板難以磨滅的絕妙聖品,醬糖裹覆著雞蛋,沁心透裡,老君爐理,九翻十八滾,折騰得皮韌心鬆、褪掉外鞘透體晶亮,嚼在嘴裡蜜甜醬香,脣齒生津口頰留芳,激昂味蕾挑動筋脈,化入肚腸一路暢快奔馳,安撫心窩貫穿天靈,照顧到周身穴位,好吃得令人噴淚。

 

    午餐,每位同學約能分到糟蛋一粒、牛肉四片、豆干五塊及饅頭兩顆,我的鄭姓通學同學,最愛吃蛋,尤其見著裹著醬糖的糟蛋,彷彿染患三期毒癮,能捨餐盒裡的碩大雞腿與我交換,個人雖然尚未受洗,但在耶穌基督寶血裡化育與成長,也懂得慈悲博愛喜捨分享(其實是細水長流與留得青山在)的道理,內心憐惜,同意以半粒糟蛋換取雞腿最肥厚部分三大口(約啃去半支),這種善行義舉讓鄭同學感激涕零,決定與我結為把兄弟。

 

    餐後大家繼續上午未完的遊戲,有些疲累了的同學覓地假寐;部分同學攜帶撲克牌及各式棋類,佔著牆角廊底或樹蔭下,捉對廝殺;通學同學和少部分私下暗藏銀兩的住院同學,會避開師長,向小販購買些當地的特色小品,或找個小吃續攤款待自己胃腸;還有些膽大者溢出規定的活動範圍尋找刺激,這些過動不聽節制的同學,有時誤入民宅探觸私人領域,或偷摘農作物亦或冒險涉入管制區域,令學校十分頭疼,不過大體來說,都只能算是個人調皮行為,還未有惡意損壞物品、傷害生物的情形。

 

    晌午炎陽緩步西移,午后三時許,主辦老師吹哨集合結束一日的活動,整隊準備返校,這時段各班總會有三、兩脫序人員,不見蹤跡,必須派出尋人代表,沿山繞林環掌噘嘴呼喊「薇閣小學集合囉」!「薇閣小學集合囉」……!惹得整個區域呼號聲四起,不過卻能很快地將“失散的羊群”找尋回來。整頓完的隊伍,垂頭喪氣像鬥敗公雞一般,提不起勁兒,緩慢地沿著早上來時道路往回行去。或許是起得太早,生理調節不及;也或許是戲耍得過於激情,一時間尚未回魂;又或許是整日行走與活動太過疲累,精神體力不濟;更有的是想到這種快樂氛圍,即將被捻熄,當回到學校後,面對課業沉重壓力的現實,歡樂與緊繃陰晴瞬間轉變過劇,心情調整不易,而形諸於外的無奈。

 

    西下的驕陽,威力減弱了,映照著零落不整的路隊,迤邐出長長暗影,目送我們平安回家。縱有萬般不情願,這行前的滿心期待,與一日的快慰活動,對孩提時光斑爛回憶,增添了許許多多的懷想素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閣校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