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事回味--  告別式   19屆張韃子     2008/02/24 19:03

 

 

    薇閣校園裡林蔭茂密雀鳥眾多,每於黃昏群鳥麇集五、六年級教室前兩棵大榕樹上,啁啾嘈雜聲勢駭人,人們圖的是大樹底下好遮陰,雀鳥們也深知,大樹梢上好築巢的道理,不過在離地十餘公尺的樹梢上築巢,是要承擔風險地,我們常在颳大風後的日子裡撿拾到鳥巢和摔碎的卵殼,鳥卵碎則碎矣,天可憐見那巢裡羽翼不豐尚未習飛的雛鳥,自高空墜落斷肢折翼,掙扎其間哀鳴啼泣十分令人不捨,亦有與母雀失散的幼鳥,驚慌失措橫衝直撞遍體鱗傷,而無法存活。

 

    大約是民國57年的初秋,一次颱風過後眾家兄弟姐妹拾()獲奄奄一息幼鳥與斷氣雛雀殘屍共計6隻,其中楊謙平一人貢獻三隻,不愧為森林王子,大夥兒聚集在三、四年級教室後研討如何處理,人群中有人突發悲憫之心,倡議為這些“仙逝的禽鳥”,辦一場告別式,此議一出群聲附和,因為這麼樣發揚人性光明面的盛會,何嘗有人參予過,臉上微顫抽搐的筋肉,與躍躍欲試的氣氛,浮漾在群眾熱烈的情緒中。

 

    於是,看風水的忙著選擇安厝福地,施工小組為刨土修墳尋覓工具,獻祭小組則採摘蒲公英及咸豐草紮成一束束鮮花,一陣忙碌後六隻雛雀遺體,被兩腳朝天整齊排列的安置在,緊鄰七虎新村火山熔岩砌成圍牆腳下,一座長約50公分、寬20公分,鋪著柔軟稻草的土坑中;覆土完畢後獻上鮮花,大家合掌禱告,願上帝保佑這群未及成長的孤魂一路早昇天堂,禱告完畢正當大家準備散席之際,群賢忽而間感到仍有不盡,當中有人發現未將該墳立碑,本案似未了結容有遺憾。

 

    為期週延,趕緊差年幼傳令小丁,翻窗進入教室將「寶島墨盒」和毛筆貢獻出來,群賢並決議所提碑文一切簡明為要,而以“鳥之墓”三字為多數決,同時在參加告別式的諸親友與來賓中,拔書法賽羲之,文采勝李白的高手仨人各負責題一字。

 

    負責書寫頭兩字的人摒氣擬神,將“鳥之”二字寫得活靈活現,書法之棒直追顏真卿、柳公權二位仙翁,接著寫“墓”字的賢拜一看不得了,這“墓”字的筆畫忒多,且前倆人寫得太好,一時間信心全然喪失,膽怯擲筆扭頭走人,主辦學長眼看完不了事,只得徵求在場自願勇夫(),當中有位靚女自視平日課後及寒、暑假勤練書法作業,字跡方正工整,雖贏不得羲之,恐也不比獻之差,經在場群賢力拱,私下忖度評估,若寫得好是對逝者盡一份心積一點德,且說不定能留下千古美名,一番天人交戰後,終於首肯,然看得出內心掙扎激昂澎湃。

   

    『靜………』,針落在地上都聽得見,豆大的汗珠自靚女額上滾落,濡飽了墨汁,舉千鈞之筆,書曠古誌念,第一筆下去緊實威猛倉勁有力,「寫得好啊!」有人拊掌稱頌,可這一橫的筆畫似乎長了點,也有人質疑,靚女深呼了口氣沒理他人,掀裙角將眼角糊進的汗水擦盡,重新提筆潤尖了毛頭,畫下石破天驚的第二筆,收筆後周邊議論的人漸多,一位小學弟開壺冒尖問道:這寫個十字幹啥呀!靚女回答還差兩撇哪,不就寫個“木”字嘛!這下大夥兒全明白靚女搞錯了,一時間炮火四射醮聲連連,「他媽的到底會不會啊」!「幹,來攪局的」!「狗屁的愛現鬼」!「去你媽的,搗蛋嗎?」靚女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諤在當場,鍋搞砸了,這下變成千古罪人,我本想挺身搭救,但見眾怒難犯只有縮頭裝孬,一場結尾比過程精采,憤怒(有些私下更表示“爆笑”)掩蓋哀傷的告別式鬧劇,在眾人咒罵聲中結束。

 

    那個週末颱風過後的下午,天空蔚藍涼風習習,眾人皆散我獨留,徘徊在葬鳥的傷心地,我十分不解怎或是如此結局,看那牆面上突兀的“十”字,試圖用磚塊去刮磨,卻除不去滲進牆面的墨汁與栽植在心頭的痛,那不愉快的新聞,在封閉的校園瀰漫渲染,持續了三個月之久,今日重提,一方面是當事人遠在地球的另一端,糗她不到,另一方面則是事過境遷,就當是茶餘飯後的趣談吧。

 

回應(1)

 

丁叮噹2010/08/22 20:52 回應

赤子之心赤子情   走過純真年代的天真無邪童年的種種過往   每一件都值得回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閣校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